寶寶食物不耐受和過敏是兩種不同的情況,主要區別如下:
1.發病機制:食物不耐受主要是由於人體對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無法正常消化或代謝,如乳糖不耐受是因為腸道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乳糖;而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異常反應。
2.症狀出現時間:食物不耐受的症狀通常在進食後較長時間才出現,可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後;食物過敏的症狀則往往在進食後較短時間內發生,甚至幾分鐘到兩小時內。
3.症狀表現:食物不耐受的症狀多為消化系統問題,如腹脹、腹痛、腹瀉等;食物過敏除了消化系統症狀外,還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紅斑、呼吸道症狀等全身性反應。
4.過敏原檢測:食物不耐受的檢測主要是通過檢測食物特異性IgG抗體;食物過敏的檢測則是通過檢測食物特異性IgE抗體。
5.治療方法:食物不耐受的治療主要是避免食用不耐受的食物或採取逐步增加攝入量的方法來提高耐受性;食物過敏的治療則是嚴格避免接觸過敏原,必要時進行抗過敏治療。
對於寶寶的飲食,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在給寶寶添加新食物時,應逐步少量添加,觀察寶寶的適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