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當的手法復位可能造成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加重、骨折移位、神經血管損傷、骨筋膜室綜合徵等。
1. 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是較為常見的後果。不恰當的手法復位可能導致局部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過度牽拉、撕裂,引起疼痛、腫脹、淤血等症狀。查體時可發現受傷部位壓痛明顯,局部可能有皮下淤血,肌肉緊張或形成硬結。
2. 關節脫位加重:
若手法復位操作不當,不僅無法使脫位的關節恢復正常位置,反而可能使脫位情況進一步惡化。患者會感到關節疼痛加劇,關節活動嚴重受限,關節畸形更加明顯,通過X線等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脫位加重的情況。
3. 骨折移位:
對於伴有骨折的情況,不適當的手法復位容易使骨折斷端發生移位。這會導致局部疼痛、腫脹加重,肢體可能出現畸形、異常活動等。X線檢查能夠清晰顯示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
4. 神經血管損傷:
手法復位過程中,如果用力不當或操作粗暴,可能會損傷周圍的神經和血管。神經損傷可表現為肢體麻木、感覺減退、肌肉無力等;血管損傷則可能出現局部腫脹、皮膚蒼白、皮溫降低等缺血表現。
5. 骨筋膜室綜合徵:
這是相對罕見但較為嚴重的併發症。不適當的復位後,局部組織壓力升高,導致骨筋膜室內的肌肉、神經等組織缺血缺氧。患者會出現劇烈疼痛、肢體腫脹明顯、感覺異常等症狀。
在進行手法復位時,應選擇專業的醫生進行操作,醫生需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充分評估病情後再謹慎操作,復位後密切觀察患者的症狀和體徵變化,如有異常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