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鈣血症是指血清蛋白濃度正常時,血清鈣低於 2.2mmol/L。引起低鈣血症的原因主要有維生素 D 缺乏、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衰竭、低蛋白血症、鎂代謝異常等。
1. 維生素 D 缺乏:
維生素 D 缺乏是導致低鈣血症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維生素 D 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如果維生素 D 缺乏,腸道對鈣的吸收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血鈣降低。維生素 D 缺乏的原因主要有日照不足、飲食中維生素 D 含量不足、腸道吸收障礙、肝腎功能障礙等。
2.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是導致低鈣血症的常見原因之一。甲狀旁腺激素可以促進骨鈣釋放、促進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如果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就會導致血鈣降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原因主要有甲狀旁腺發育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術損傷等。
3. 腎衰竭:
腎衰竭是導致低鈣血症的常見原因之一。腎衰竭時,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磷排出減少,血磷升高,血鈣降低。腎衰竭時,活性維生素 D 生成減少,也會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導致血鈣降低。
4.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時,血漿蛋白結合鈣減少,游離鈣相對降低,從而導致血鈣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原因主要有營養不良、肝病、腎病綜合徵等。
5. 鎂代謝異常:
鎂代謝異常也可能導致低鈣血症。鎂缺乏時,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減少,從而導致血鈣降低。鎂過高時,也會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導致血鈣降低。
對於低鈣血症患者,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入富含鈣和維生素 D 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魚肝油等。同時,患者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加日照時間,促進維生素 D 的合成。患者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血鈣、血磷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