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引發糜爛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甚麼

發佈時間:2025-04-03 12:46:44

糜爛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因素、酒精攝入、應激反應以及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細菌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胃酸對胃黏膜的侵蝕,進而引發糜爛性胃炎。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症狀。

2. 藥物因素: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能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增加糜爛性胃炎的發病風險。這些藥物會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護作用,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蝕。

3. 酒精攝入:過量飲酒是導致糜爛性胃炎的常見原因之一。酒精可以直接損傷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長期酗酒者更容易發生糜爛性胃炎,且病情往往較為嚴重。

4. 應激反應:嚴重的創傷、大面積燒傷、大型手術、敗血症等應激狀態下,機體的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黏膜血液循環障礙,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從而引發糜爛性胃炎。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被稱為應激性潰瘍。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可能會累及胃腸道,導致胃黏膜的免疫損傷,引發糜爛性胃炎。這類患者往往同時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和減少糜爛性胃炎的發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飲酒和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引發糜爛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甚麼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