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肝炎是一種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肝臟炎症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IgG4 相關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重疊綜合徵等。
1.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肝臟慢性炎症,以高丙種球蛋白血症、循環自身抗體和組織學上有界面性肝炎及匯管區漿細胞浸潤為特徵。其發病機制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和免疫調節異常有關。臨床表現多樣,可無症狀,也可表現為乏力、黃疸、腹脹等。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自身抗體檢測、肝功能檢查和肝臟組織學檢查。治療上主要採用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硫唑嘌呤等。
2.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臟疾病,主要發生於中年女性。其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患者體內存在抗線粒體抗體。臨床上,患者常出現乏力、皮膚瘙癢、黃疸等症狀。診斷主要依據血清抗線粒體抗體陽性、膽汁淤積的生化指標異常和肝臟組織學檢查。治療藥物主要包括熊去氧膽酸,對於晚期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肝移植。
3.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一種慢性膽汁淤積性疾病,以肝內外膽管進行性炎症和纖維化為特徵,可導致多灶性膽管狹窄。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免疫、感染等因素有關。患者主要表現為黃疸、瘙癢、右上腹疼痛等。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磁共振膽管造影、膽管造影和肝臟組織學檢查。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延緩疾病進展,常用藥物有熊去氧膽酸、免疫抑制劑等,對於終末期患者可考慮肝移植。
4. IgG4 相關性膽管炎:是一種與 IgG4 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膽管系統。患者常出現梗阻性黃疸、腹痛等症狀,血清 IgG4 水平升高是其重要特點。診斷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組織學檢查。治療上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
5. 自身免疫性重疊綜合徵:是指同時或先後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表現、血清學及組織學特徵的綜合徵。常見的重疊類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與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重疊、自身免疫性肝炎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重疊等。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的重疊類型制定個體化的方案,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劑、熊去氧膽酸等藥物的應用。
對於免疫性肝炎患者,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血清自身抗體檢測等,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飲酒,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如果出現乏力、黃疸、腹脹等症狀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