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在發病特點、症狀、治療等方面存在一定區別。
1. 發病特點:
穩定型心絞痛:多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所誘發,發作頻率相對固定,疼痛程度也較為穩定。
不穩定型心絞痛:可在休息或輕微活動時發作,發作頻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
2. 症狀:
穩定型心絞痛:疼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為 3 - 5 分鐘,休息後可迅速緩解。
不穩定型心絞痛: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可達 20 分鐘以上,休息後緩解效果不佳。
3. 治療:
穩定型心絞痛: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
不穩定型心絞痛:除藥物治療外,可能需要進行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4. 預後:
穩定型心絞痛:病情相對較輕,預後較好。
不穩定型心絞痛:病情較為嚴重,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預後較差。
無論是穩定型心絞痛還是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都應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同時,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