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感染可通過多種途徑引起,如血源性感染、創傷後感染、醫源性感染等。
1. 血源性感染: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的細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骨髓,是骨髓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如癤、癰、扁桃體炎等感染灶的細菌入血後,可隨血流到達骨髓,引起骨髓炎。
2. 創傷後感染:開放性骨折或骨折手術後,細菌直接侵入骨折部位的骨髓,導致骨髓炎。骨折處的血腫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容易引發感染。火器傷等穿透性創傷也可導致骨髓炎的發生。
3. 醫源性感染:醫源性因素也是引起骨髓炎的重要途徑之一。如骨科手術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細菌進入骨髓;內置物如鋼板、鋼針等植入後發生感染;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降低了機體的抵抗力,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創傷,如發生創傷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細菌感染。進行骨科手術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減少醫源性感染的發生。如有感染性疾病,應及時積極治療,避免細菌擴散至骨髓。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機體抵抗力,以預防骨髓炎的發生。如果出現發熱、局部疼痛、紅腫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