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細胞癌的CT表現主要包括磨玻璃影、實變影、結節或腫塊、空氣支氣管徵、蜂窩樣改變及鋪路石徵等。這些影像特徵可單獨或混合出現,其表現與腫瘤生長方式及病理分期密切相關。
1. 磨玻璃影:表現為肺內邊界模糊的雲霧狀密度增高影,密度低於實性組織,常見於早期非黏液型肺泡細胞癌,可能與腫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長、未完全填充肺泡腔有關。
2. 實變影:呈肺葉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陰影,密度均勻或不均,可見支氣管充氣徵,多見於黏液型肺泡細胞癌,因腫瘤分泌大量黏液導致肺泡腔擴張。
3. 結節或腫塊:單發或多發類圓形結節,直徑多小於3cm,邊緣可呈分葉狀或毛刺樣,較大病灶可能出現中央壞死或空洞。
4. 空氣支氣管徵:在實變區域內可見充氣支氣管影,管壁僵硬、走形僵直,此徵象需與肺炎性病變鑒別。
5. 蜂窩樣改變:晚期病例可見網格狀纖維化改變,伴囊狀透亮區,提示腫瘤進展合併肺間質纖維化。
6. 鋪路石徵:磨玻璃背景上疊加小葉間隔增厚,形成類似鋪路石的馬賽克樣改變,需注意與肺水腫等其他疾病鑒別。
對於存在長期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或不明原因呼吸困難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低劑量胸部CT篩查。若發現肺部異常陰影,應及時完善增強CT或PET-CT等檢查,結合病理活檢明確診斷。治療期間需嚴格戒煙、避免二手煙暴露,並保持呼吸道濕潤以減少黏液分泌。隨訪時應關注病灶形態變化及新發病灶,出現胸痛、咯血等症狀需立即就診。醫患配合及規範化的全程管理對改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