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氨酶是反映肝臟功能的一項指標,當轉氨酶升高時,可能意味著肝臟受到了損傷。轉氨酶偏高的原因較為複雜,常見的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
一、原因
1.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肝臟後,會引起肝細胞的炎症反應,導致轉氨酶升高。
2. 藥物性肝損傷:某些藥物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從而導致轉氨酶升高。如抗生素、抗癲癇藥、抗腫瘤藥等。
3. 酒精性肝病: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肝臟損傷,引起轉氨酶升高。酒精性肝病早期可表現為轉氨酶輕度升高,後期可發展為肝硬化。
4.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肝臟細胞,導致肝臟炎症和損傷,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
5. 脂肪肝:脂肪在肝臟內堆積過多,可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引起轉氨酶升高。輕度脂肪肝患者轉氨酶可輕度升高,重度脂肪肝患者轉氨酶可明顯升高。
二、危害
1. 肝臟損傷:轉氨酶升高是肝臟損傷的重要標誌之一,長期或反復的轉氨酶升高可能會導致肝臟細胞的壞死和纖維化,最終發展為肝硬化。
2. 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可影響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蛋白質合成障礙等,進而引起黃疸、腹水、肝性腦病等嚴重併發症。
3. 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長期的肝臟損傷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等惡性腫瘤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轉氨酶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患有嚴重的肝臟疾病,有些情況下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等。如果發現轉氨酶升高,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飲酒,定期進行體檢,以維護肝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