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均是導致腦梗死的常見原因,在發病機制、病因、臨床表現等方面存在一定區別。
1. 發病機制:腦血栓形成是由於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使血管管腔狹窄、閉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腦栓塞是由於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腦動脈,使血管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及功能障礙。
2. 病因:腦血栓形成常見的病因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腦栓塞栓子來源主要包括心源性如心房顫動、心臟瓣膜病等、非心源性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空氣栓塞等。
3. 臨床表現:腦血栓形成多在安靜或睡眠中發病,部分病例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前驅症狀,如肢體麻木、無力等。腦栓塞起病急驟,常在數秒或數分鐘內達到高峰,多無前驅症狀。
4. 治療:腦血栓形成早期溶栓治療有一定效果,同時需控制危險因素,如降壓、降脂、降糖等。腦栓塞除溶栓治療外,還需針對栓子來源進行治療,如治療心房顫動等。
無論是腦血栓形成還是腦栓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應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降低疾病的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