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具有止血化瘀、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抗炎鎮痛、調節血脂等功效。其應用範圍涵蓋婦科疾病、外傷出血、炎症水腫及代謝異常等多個領域,是中醫臨床常用的化瘀止血藥之一。
1. 止血化瘀:蒲黃性平味甘,歸肝、心包經,具有收斂止血與活血化瘀的雙向調節作用,既能縮短凝血時間促進血小板聚集,又能促進瘀血消散,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以及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血瘀證。《本草綱目》記載其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
2. 活血通經:所含黃酮類成分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對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血瘀證有顯著療效。現代研究顯示其能調節前列腺素水平,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常與五靈脂配伍組成失笑散。
3. 利尿消腫:蒲黃中的多糖和甾醇類物質可增強腎小球濾過率,促進鈉離子排泄,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及淋證。臨床發現對慢性腎炎引起的水腫有輔助治療效果,常與車前子、澤瀉同用。
4. 抗炎鎮痛:實驗表明蒲黃提取物可抑制環氧酶活性,減少前列腺素E2合成,對關節炎、腸炎等炎症性疾病有緩解作用。其所含異鼠李素等成分還能阻斷痛覺神經傳導,發揮鎮痛效果。
5. 調節血脂:近年研究發現蒲黃多糖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對高脂血症患者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但該功效臨床應用相對較少,需更多循證醫學支持。
使用蒲黃需注意其生品與炭製品的區別,生用偏於行血,炒炭後止血力增強。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生蒲黃,過敏體質者初次服用應小劑量測試。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消化不適,建議配伍陳皮、白術等健脾藥物。出現異常出血或持續疼痛時應及時停藥就診,避免與抗凝藥物同用。藥材質量需符合《中國藥典》標準,確保無重金屬污染及霉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