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的檢查中有代表意義的指標是冷凝集試驗、支原體抗體檢測、核酸檢測、胸部影像學檢查等。
1. 冷凝集試驗:是診斷支原體肺炎的非特異性指標。人體感染支原體後,血清中可產生冷凝集素,該試驗就是檢測這種冷凝集素。一般在發病後1周左右開始出現陽性,3 - 4周達高峰,以後逐漸降低,2 - 4個月後消失。其陽性率在50% - 75%,效價≥1:32或動態觀察呈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意義。
2. 支原體抗體檢測:分為IgM和IgG抗體檢測。IgM抗體在感染後1周左右即可出現,3 - 4周達高峰,以後逐漸降低,是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陽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體出現較晚,持續時間較長,雙份血清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意義。
3. 核酸檢測: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等方法檢測呼吸道標本中的支原體核酸,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特點,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能在發病初期檢測到支原體的存在。
4. 胸部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部多種形態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布,以肺下野為多見,有的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胸部CT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肺部病變的形態、範圍及程度,對於病情的評估和診斷有重要價值。
支原體肺炎的診斷需要綜合臨床症狀、體徵及各項檢查結果進行判斷。若懷疑患有支原體肺炎,應及時就醫,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以明確診斷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