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肺炎的CT表現包括結節或腫塊、暈輪徵、空洞、實變、磨玻璃影、樹芽徵等,其影像學特徵因病原體種類及宿主免疫狀態而異。
1. 結節或腫塊:真菌性肺炎常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結節,邊緣模糊或分葉,部分呈團塊狀,可能伴周圍磨玻璃影,多見於曲霉菌或隱球菌感染。
2. 暈輪徵:結節周圍環繞磨玻璃樣密度影,中心密度較高,是侵襲性肺曲霉菌病的早期特徵性表現,由出血或炎症反應導致。
3. 空洞:結節或實變灶內出現含氣空腔,壁厚薄不一,內壁光滑或不規則,常見於曲霉菌或組織胞漿菌感染後期,與組織壞死相關。
4. 實變:肺葉或肺段密度均勻增高,邊界不清,可合併支氣管充氣徵,多見於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併念珠菌或毛霉菌感染。
5. 磨玻璃影:局限性或瀰漫性肺透亮度降低,呈雲霧狀,可能提示早期感染或免疫反應,需結合其他徵象鑒別。
6. 樹芽徵:小氣道內黏液嵌塞形成分支狀高密度影,末端呈芽孢樣,多見於真菌沿氣道播散,如曲霉菌或念珠菌感染。
真菌性肺炎的CT表現複雜多樣,確診需結合臨床病史、實驗室檢查及病理結果。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觸霉變環境,免疫力低下者應定期隨訪,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時及時就醫。治療期間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用抗真菌藥物,同時加強營養支持,監測肝腎功能及藥物不良反應,以降低復發風險並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