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咳嗽推拿手法主要有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後高骨、清肺經、揉羶中、揉乳根、揉乳旁、搓摩脅肋、揉肺俞等。
1.推坎宮:兩眉中間至眉梢成一條直線。用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坎宮。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
2.揉太陽: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 1 寸的凹陷處。用兩拇指橈側或中指端揉,稱揉太陽。能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
3.揉耳後高骨:耳後入發際高骨下凹陷中。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稱揉耳後高骨。能疏風解表,安神除煩。
4.清肺經:無名指末節螺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能宣肺清熱,化痰止咳。
5.揉羶中:兩乳頭連線中點。用中指端揉,稱揉羶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6.揉乳根: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 5 肋間隙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稱揉乳根。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7.揉乳旁:乳根穴外旁開 0.2 寸。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稱揉乳旁。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8.搓摩脅肋:從腋下兩脅至天樞處,由上而下搓摩。稱搓摩脅肋。能順氣化痰,除胸悶,開積聚。
9.揉肺俞:第 3 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用拇指端揉,稱揉肺俞。能補益肺氣,止咳化痰。
在進行小孩咳嗽推拿時,需要注意手法要輕柔,力度適中,避免用力過猛損傷皮膚。同時,要根據小孩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推拿手法和時間,一般每次推拿 5 - 10 分鐘,每天可進行 2 - 3 次。如果小孩咳嗽症狀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