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甲狀腺結節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31 09:02:31
張震主任醫師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甲狀腺結節的CT表現包括囊性或囊實性密度影、邊界清晰的實性結節、鈣化灶、邊緣模糊或分葉徵、強化特徵異常、周圍淋巴結腫大及鄰近組織侵犯等。不同特徵對良惡性的判斷具有提示意義,需結合影像細節與臨床資料綜合分析。

1. 囊性或囊實性密度影:CT表現為均勻低密度影CT值<20HU或混合密度影,囊壁薄且光滑,常見於良性結節如膠質性囊腫或腺瘤囊性變。增強掃描時囊壁可呈輕度強化,但囊內容物無強化。

2. 邊界清晰的實性結節:甲狀腺內類圓形等/稍低密度灶,邊緣銳利,密度均勻,增強後呈均勻強化。多見於濾泡性腺瘤等良性病變,但需注意部分微小癌亦可呈現類似表現。

3. 鈣化灶:包括粗大鈣化蛋殼樣或斑片狀與微鈣化砂粒樣。粗鈣化多與良性結節退化相關,而砂粒樣鈣化直徑<2mm是乳頭狀癌的特徵性表現,CT顯示為點狀高密度影。

4. 邊緣模糊或分葉徵:結節與正常甲狀腺組織分界不清或呈蟹足樣浸潤,提示包膜侵犯可能。此徵象在未分化癌或髓樣癌中更顯著,但需與炎性病變導致的邊界模糊相鑒別。

5. 強化特徵異常:動脈期顯著強化CT值增加>50HU或快進快出式強化模式需警惕惡性可能。髓樣癌可呈現持續延遲強化,而濾泡癌可能出現不均勻強化伴壞死區。

6. 周圍淋巴結腫大及鄰近組織侵犯:頸部淋巴結短徑>8mm、內部壞死或環形強化提示轉移。甲狀腺癌突破被膜侵犯氣管、食管或頸動脈鞘時,CT可顯示脂肪間隙消失及結構變形。

發現甲狀腺結節後應定期進行影像學隨訪,尤其對於存在微鈣化、邊緣不規則或強化異常者需提高警惕。日常需注意控制碘攝入量,避免頸部過度輻射暴露,保持情緒穩定。若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伴隨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方案需由專科醫生根據結節性質、生長速度及全身狀況綜合制定,切忌自行用藥或盲目觀察。

甲狀腺結節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