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腦電圖和磁共振的區別

發佈時間:2025-03-31 10:11:47
陳文珍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腦電圖和磁共振在原理、檢查目的、適用疾病、檢查過程、成像特點等方面存在區別。

1. 原理:腦電圖是通過電極記錄大腦神經元細胞群的自發性、節律性電活動,反映大腦的功能狀態。磁共振則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檢查方法,基於原子核的磁共振現象來獲取人體內部結構信息。

2. 檢查目的:腦電圖主要用於檢測大腦的電生理活動是否正常,重點關注大腦功能方面的異常。磁共振主要聚焦於觀察腦部的形態、結構,查看是否存在結構上的改變。

3. 適用疾病:腦電圖在癲癇的診斷、分型以及病情監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也可用於昏迷、腦死亡等評估。磁共振對腦腫瘤、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部先天性畸形等多種腦部結構病變的診斷有很大優勢。

4. 檢查過程:腦電圖檢查時,醫生會將電極片貼在患者頭皮上,患者一般只需安靜地坐在或躺在檢查床上,保持放鬆狀態即可。磁共振檢查時,患者需要躺在檢查床上,進入一個相對封閉的檢查設備內,保持身體靜止,檢查時間相對較長。

5. 成像特點:腦電圖以各種波形、頻率、波幅等參數來呈現大腦的電活動情況,是一種功能性的記錄。磁共振成像則能夠提供清晰、詳細的腦部解剖結構圖像,可多平面成像,能準確顯示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等。

進行檢查前,要向醫生如實告知自身情況,如是否有金屬植入物、過敏史等。檢查過程中需嚴格按照醫護人員指示操作,保持安靜和正確體位。檢查後若有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後續根據醫生建議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腦電圖和磁共振的區別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