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與普通感冒在病原體、臨床症狀、治療方式、傳染性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病原體: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普通感冒常由多種病原體導致,像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2. 臨床症狀:流感症狀往往更嚴重,會突發高熱,體溫可達 39℃甚至更高,伴有頭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狀,呼吸道症狀相對較輕;普通感冒一般發熱不明顯或為低熱,以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全身症狀較輕微。
3. 治療方式:流感通常需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且用藥時間有講究,一般建議在發病 48 小時內用藥效果較好;普通感冒多為對症治療,使用緩解症狀的藥物,如減輕鼻塞、止咳等藥物,多數患者可在一周左右自愈。
4. 傳染性:流感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可通過飛沫、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播,容易引發局部流行甚至大規模爆發;普通感冒傳染性相對較弱,通常呈散髮狀態,很少引起大規模傳播。
無論是流感還是普通感冒,患病後都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恢復。同時要多補充水分,飲食上選擇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如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等,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