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的CT表現包括斑片狀磨玻璃影、小葉中心結節、支氣管壁增厚、肺實變及淋巴結腫大等。其影像學特徵多呈現非特異性,需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1. 斑片狀磨玻璃影: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肺野內局灶性或瀰漫性磨玻璃密度影,邊緣模糊,多見於中下肺野,可伴有小葉間隔增厚,反映肺泡間隔炎症及滲出。
2. 小葉中心結節:直徑2-5mm的微小結節沿支氣管血管束分布,呈樹芽徵,提示細支氣管周圍炎性浸潤,部分結節可融合成斑片影。
3. 支氣管壁增厚:支氣管黏膜水腫導致管壁環形或偏心性增厚,伴管腔狹窄,多見於段及亞段支氣管,CT可見雙軌徵或印戒徵。
4. 肺實變:進展期可出現節段性肺實變,密度均勻,邊界清晰,內可見充氣支氣管徵,多繼發於肺泡內纖維素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
5. 淋巴結腫大:約10-20%病例出現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輕度增大,直徑多小於1.5cm,通常無壞死,需與結核或腫瘤鑒別。
支原體肺炎的影像表現與病情進展相關,早期及時進行血清學或核酸檢測有助於確診。患者出現持續性乾咳、低熱等症狀時,應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需通過病原學檢查明確診斷。保持室內通風、佩戴口罩可降低傳播風險,兒童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別注意呼吸道防護。治療期間需遵醫囑完成療程,定期復查胸部影像評估療效,出現呼吸困難等加重表現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