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肺部 CT 片可從肺野、肺紋理、肺門、縱隔、胸膜、肺部病變形態等方面入手等。
1. 肺野:
肺野是肺部含氣的區域,在 CT 片上表現為均勻的低密度影。正常肺野透亮度良好,雙側對稱。若肺野出現密度增高影,可能提示炎症、滲出、實變等;若出現局限性透亮區,可能是肺氣腫、肺大皰等情況。
2. 肺紋理:
肺紋理主要由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和淋巴組織等構成,在 CT 片上表現為從肺門向周邊呈樹枝狀分布的條索狀陰影。正常肺紋理清晰,走行自然。當肺紋理增粗、紊亂時,常見於肺部炎症、長期吸煙等;肺紋理稀疏則可能與肺氣腫等有關。
3. 肺門:
肺門主要由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和淋巴組織等組成,在 CT 片上表現為中等密度影。正常肺門大小、形態相對固定。肺門增大可能是由於肺部炎症、腫瘤轉移至肺門淋巴結等原因;肺門移位則可能與胸腔積液、氣胸等導致的縱隔移位有關。
4. 縱隔:
縱隔位於兩肺之間,包含心臟、大血管、氣管、食管、胸腺等重要結構。在 CT 片上可觀察縱隔的形態、大小及內部結構。縱隔增寬可能提示縱隔腫瘤、淋巴結腫大等;縱隔內出現異常密度影,需進一步判斷其性質。
5. 胸膜:
胸膜分為臟層胸膜和壁層胸膜,正常情況下在 CT 片上不易顯示。當胸膜發生病變時,可出現胸膜增厚、粘連、胸腔積液等表現。胸膜增厚可能是胸膜炎等炎症刺激引起;胸腔積液在 CT 上表現為胸腔內的弧形低密度影。
6. 肺部病變形態:
肺部病變形態多樣,如結節狀、斑片狀、片狀、腫塊狀等。結節狀病變可能是良性的炎性結節、肺結核球等,也可能是惡性的早期肺癌;斑片狀、片狀陰影多見於肺部炎症;腫塊狀病變則需警惕腫瘤的可能,要進一步觀察其邊緣、密度等特徵來判斷性質。
看肺部 CT 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同的設備、掃描條件等可能導致圖像有差異。而且僅憑 CT 片表現往往不能確診疾病,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徵以及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若對 CT 片結果有疑問,應及時與醫生溝通,以便獲得準確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