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結腸憩室炎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31 11:06:23
吳鵬波副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結腸憩室炎的CT表現主要包括腸壁增厚、憩室周圍脂肪浸潤、憩室顯影、腸周積液、膿腫形成、腸腔狹窄、穿孔等。

1. 腸壁增厚:結腸憩室炎最常見的CT表現為病變腸段局限性或節段性腸壁增厚,通常厚度超過3mm,增厚區域常呈不對稱性,受累腸管周圍可見炎性滲出。

2. 憩室周圍脂肪浸潤:CT可見憩室周圍脂肪間隙密度增高,表現為雲霧狀或條索狀模糊影,提示局部炎症反應累及腸周脂肪組織。

3. 憩室顯影:CT可清晰顯示憩室結構,表現為腸壁外突的小囊狀或管狀影,內部可能含氣體、液體或糞石,合併感染時憩室壁可強化。

4. 腸周積液:炎症進展時,CT可發現結腸周圍少量游離液體,多聚集於盆腔或結腸旁溝,液體密度均勻,無強化表現。

5. 膿腫形成:約10%-20%的病例可能出現膿腫,CT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灶,壁厚且強化,內部可見氣泡或氣液平面,周圍脂肪浸潤明顯。

6. 腸腔狹窄:慢性或復發性憩室炎可導致腸壁纖維化,CT顯示腸腔局限性狹窄,管壁僵硬,近端腸管可能擴張。

7. 穿孔: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CT可見腹腔內游離氣體、腸壁連續性中斷,或包裹性積氣積液,合併腹膜炎時可見腹膜增厚及強化。

對於確診或疑似結腸憩室炎的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纖維飲食過渡期管理,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同時密切觀察腹痛、發熱等症狀變化。急性期應嚴格臥床休息,並按醫囑規範使用抗生素。慢性患者需定期隨訪CT評估病情進展,預防併發症。若出現劇烈腹痛、便血或腹膜刺激徵,需立即就醫。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及適度運動有助於降低復發風險,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也可改善預後。

結腸憩室炎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