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影像中識別腫瘤需關注結節或腫塊、分葉徵、毛刺徵、空洞或鈣化、胸膜凹陷徵等特徵。
1. 結節或腫塊:肺腫瘤在CT上多表現為孤立性結節或腫塊,直徑超過3釐米的病灶惡性概率顯著升高,需結合邊緣形態、密度及強化程度綜合判斷。
2. 分葉徵:腫瘤生長速度不均形成凹凸不平的輪廓,表現為分葉狀邊緣,常見於肺癌,需注意分葉深淺與惡性程度的相關性。
3. 毛刺徵:病灶邊緣短小放射狀突起提示局部浸潤或纖維組織增生,惡性病變中毛刺多呈細短、密集分布,良性病變毛刺較少或粗長。
4. 空洞或鈣化:腫瘤內部壞死可形成厚壁空洞,內壁凹凸不平;鈣化多呈散在點狀或偏心分布,需與結核、錯構瘤等良性病變的層狀或爆米花樣鈣化鑒別。
5. 胸膜凹陷徵:腫瘤牽拉鄰近胸膜形成V形凹陷,多見於周圍型肺癌,需與炎性粘連的廣泛胸膜增厚區分。
早期發現肺腫瘤需結合低劑量CT篩查與臨床病史,尤其長期吸煙、家族腫瘤史等高危人群應定期隨訪。檢查結果異常時需配合增強CT、PET-CT或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性質,避免僅憑單一影像特徵誤判。日常需減少吸煙、空氣污染暴露,出現持續咳嗽、咯血等症狀時及時就診,治療方案需根據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個體化制定,嚴格遵循多學科會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