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入裝有固態吸附劑的灌流器中,以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內源性毒素,並將淨化後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的一種血液淨化方法。其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低血壓、過敏反應、體溫下降等。
1. 血小板減少:
血液灌流時,灌流器中的吸附劑會非特異性地吸附血小板,使血小板數量下降。這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醫生會在治療前後密切監測血小板數量,必要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如輸注血小板或使用藥物來提升血小板數量。
2. 凝血功能異常:
血液灌流可能會影響凝血因子的活性,導致凝血時間延長。這可能會增加出血的傾向,尤其是在有創傷或手術的情況下。治療過程中,醫生會定期檢測凝血功能,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如補充凝血因子或使用抗凝藥物的劑量。
3. 低血壓:
在血液灌流開始時,由於血液引出體外,可能會導致血容量暫時減少,從而引起低血壓。過敏反應、心血管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低血壓的發生。醫護人員會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血壓,及時調整灌注速度和補液量,以維持血壓的穩定。如果出現低血壓,會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使用升壓藥物。
4. 過敏反應:
對灌流器中的材料或吸附劑過敏是血液灌流的一種潛在副作用。過敏反應的症狀可能包括皮疹、瘙癢、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在進行血液灌流前,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並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會立即停止治療,並給予抗過敏藥物和其他相應的治療。
5. 體溫下降:
由於血液在體外循環過程中會散失熱量,可能會導致患者體溫下降。體溫下降可能會引起寒戰、不適等症狀。為了減少體溫下降的發生,治療過程中會採取保暖措施,如使用加溫裝置對血液和補液進行加溫。
在進行血液灌流治療後,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促進身體的恢復。同時,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