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垂體瘤早期CT的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27 12:24:41

垂體瘤早期CT的影像學表現主要包括鞍內佔位性病變、蝶鞍擴大、垂體柄偏移、鞍區骨質改變、鈣化等。這些特徵可單獨或聯合出現,具體表現與腫瘤大小、生長方向及分泌功能相關。

1. 鞍內佔位性病變:垂體瘤早期在CT平掃中常表現為鞍內圓形或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界較清晰,密度均勻或略不均勻,增強掃描呈中度至明顯均勻強化,部分微腺瘤可表現為垂體局部膨隆或低密度區。

2. 蝶鞍擴大:隨著腫瘤體積增大,可見蝶鞍前後徑或垂直徑超過正常範圍成人前後徑>16mm,深徑>13mm,鞍底骨質變薄或輕度下陷,鞍背竪直化改變。冠狀位掃描可清晰顯示鞍底雙邊徵。

3. 垂體柄偏移:超過3mm的垂體柄偏移具有提示意義,腫瘤多向對側偏移,但在中線部位生長的腫瘤可能不引起明顯偏移。動態增強掃描有助於發現微小偏移。

4. 鞍區骨質改變:約30%的病例出現鞍底骨質吸收、變薄或侵蝕,CT骨窗可清晰顯示鞍底局部骨質不連續或凹陷。侵襲性垂體瘤可能破壞鞍背、前床突等結構。

5. 鈣化:僅見於2-4%的垂體瘤患者,多表現為細小點狀或斑片狀鈣化,常見於無功能腺瘤或長期存在的腫瘤。需與顱咽管瘤等鞍區鈣化性病變鑒別。

對於出現頭痛、視力障礙或內分泌紊亂症狀的人群,建議及時進行影像學檢查並定期隨訪。檢查前應告知醫生完整的病史和用藥情況,尤其是碘對比劑過敏史。確診後需根據腫瘤類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控制、放射治療或手術干預。

垂體瘤早期CT的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