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脊髓損傷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痙攣、異位骨化等。
1.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脊髓損傷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咳嗽反射減弱,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肺部感染。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期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咳痰。一旦發生肺部感染,應及時應用抗生素治療。
2. 泌尿系統感染:
脊髓損傷後,患者的排尿功能可能出現障礙,需要長期留置導尿管,這增加了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措施包括定期更換導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潔、鼓勵患者多飲水。如果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
3. 壓瘡:
長時間臥床的脊髓損傷患者,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容易發生壓瘡。預防壓瘡的方法是定期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使用減壓床墊等。一旦出現壓瘡,應及時進行清創、換藥,促進傷口愈合。
4. 深靜脈血栓形成:
脊髓損傷後,患者的肢體活動受限,血液流動緩慢,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措施包括早期進行肢體被動活動、穿彈力襪、應用抗凝藥物等。如果發現深靜脈血栓,應及時進行溶栓治療或抗凝治療。
5. 痙攣:
脊髓損傷後,患者的肌肉張力可能會增高,出現痙攣。痙攣的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神經阻滯等。物理治療如牽伸、按摩等可以緩解肌肉痙攣;藥物治療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可以減輕痙攣症狀;神經阻滯可以通過注射肉毒毒素等藥物來緩解局部肌肉痙攣。
6. 異位骨化:
異位骨化是脊髓損傷後較少見的併發症,表現為在軟組織中出現異常的骨化。目前異位骨化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可以減輕炎症反應;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去除異位骨化組織,改善關節活動度。
對於閉合性脊髓損傷患者,除了積極治療併發症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患者和家屬應密切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