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腸系膜扭轉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27 08:30:53
張震主任醫師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腸系膜扭轉的CT表現主要包括漩渦徵、腸系膜血管走行異常、腸管擴張積氣積液、腸壁增厚強化減弱、靶環徵、腸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及腹腔游離氣體等。

1. 漩渦徵:腸系膜血管及脂肪組織圍繞扭轉的腸系膜軸呈螺旋狀排列,形成典型漩渦徵,是腸系膜扭轉最直接且特異的影像學表現,常見於扭轉早期,增強掃描可見血管糾集成束。

2. 腸系膜血管走行異常:腸系膜上動靜脈位置關係倒置或血管分支分布紊亂,血管走行呈放射狀聚集或扭曲,可伴血管內血栓形成,增強CT顯示血流中斷或充盈缺損。

3. 腸管擴張積氣積液:扭轉導致腸梗阻,近端腸管顯著擴張,腸腔內可見氣液平面,腸壁變薄,遠端腸管塌陷,擴張與塌陷交界區可能提示扭轉部位。

4. 腸壁增厚強化減弱:缺血性腸病表現為腸壁增厚、黏膜層強化減弱或分層消失,嚴重者呈靶徵或雙暈徵,提示黏膜下層水腫或出血。

5. 靶環徵:罕見情況下,腸套疊合併扭轉時,橫斷面可見同心圓狀分層結構,中心為套入部腸系膜脂肪,外層為鞘部腸壁,增強後黏膜強化可辨識。

6. 腸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扭轉後腸系膜水腫、出血或炎性滲出,CT顯示腸系膜脂肪密度瀰漫性增高,呈雲霧狀改變,可伴淋巴結腫大。

7. 腹腔游離氣體:極少數病例因腸壁壞死穿孔出現膈下游離氣體,提示病情危重,需緊急手術干預。

腸系膜扭轉起病急驟,早期診斷對預後至關重要。若出現突發劇烈腹痛、嘔吐或便血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完善影像學檢查。確診後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延誤手術時機。術後患者需注意飲食調整,逐步從流質過渡至正常飲食,減少高纖維及產氣食物攝入。定期隨訪復查腹部CT或超聲,監測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對於有腹部手術史、腸道先天畸形或慢性便秘的高危人群,建議避免劇烈運動或體位驟變,降低腸扭轉復發風險。

腸系膜扭轉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