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側面的典型結構有顳窩、顳下窩、翼齶窩、顴弓等。
1. 顳窩:
顳窩位於顱側面,是一個較大的凹陷區域。其邊界由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等共同構成。在顳窩內,有重要的肌肉附著,如顳肌,它起自顳窩,止於下頜骨的冠突,參與咀嚼運動,對於張口、閉口等動作起著關鍵作用。
2. 顳下窩:
顳下窩是位於顱側面的一個不規則間隙。它上通顳窩,前通翼齶窩,內有眾多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肌肉等結構。例如,翼外肌位於顳下窩內,其收縮可使下頜骨向前、向下運動,協助完成咀嚼和張口動作。還有上頜動脈等重要血管穿行其中,為周圍組織提供血液供應。
3. 翼齶窩:
翼齶窩是一個深藏於顳下窩內側的狹窄間隙。它是許多神經和血管的重要通道,比如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由此經過,同時還有翼齶神經節等重要結構位於其中。翼齶窩向前經眶下裂通眼眶,向後經圓孔通顱中窩,向外通顳下窩,向內經蝶齶孔通鼻腔,在解剖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4. 顴弓:
顴弓是由顴骨的顳突和顳骨的顴突共同構成的弓形結構,位於顱側面的中部。它不僅是面部的重要骨性支架,維持著面部的外形,而且為咀嚼肌提供了附著點,對咀嚼運動的正常的進行起到支持和穩定作用。
在學習和研究顱側面結構時,要結合實際標本或影像學資料,加深對這些結構的認識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其解剖特點和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