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成功後可能是心臟驟停後綜合徵、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感染、腦功能障礙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監測、調整電解質、糾正酸鹼失衡、控制感染、改善腦功能等。
1. 心臟驟停後綜合徵:心臟驟停復蘇後,心臟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心臟在經歷驟停後,心肌可能出現頓抑等情況。應持續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可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通過靜脈泵入改善心臟功能;口服地高辛片,增強心肌收縮力;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控制心室率,穩定心臟節律。
2. 電解質紊亂:心肺復蘇過程中及之後,體內電解質平衡易被打破,常見如低鉀、低鈉等。復蘇過程中的用藥、機體應激反應等都可能導致。需定期監測電解質,根據結果調整。若低鉀,可遵醫囑口服氯化鉀緩釋片補鉀;靜脈輸注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服用枸櫞酸鉀顆粒。
3. 酸鹼平衡失調:心臟驟停時組織缺氧,易引發代謝性酸中毒等。缺氧導致無氧代謝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堆積。要進行血氣分析監測,根據情況處理。可遵醫囑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注射液糾正酸中毒;使用氨丁三醇注射液;口服乙酰唑胺片。
4. 感染:心肺復蘇後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上可能有創操作等,易發生感染,如肺部感染等。細菌等病原體易侵入機體。應加強呼吸道管理,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可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抗感染;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服用阿莫西林膠囊。
5. 腦功能障礙:心臟驟停導致腦缺血缺氧,可能引起腦功能受損。腦神經元在缺血缺氧環境中受到損傷。可採取亞低溫治療保護腦細胞,使用營養神經藥物。遵醫囑靜脈滴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口服甲鈷胺片;服用胞磷膽鹼鈉膠囊。
復蘇成功後要保持患者安靜休息,營造舒適環境。密切關注生命體徵變化,包括體溫、血壓、呼吸等。按照醫生要求定期進行各項檢查,如心電圖、血生化等。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若出現不適症狀,如呼吸困難、頭痛等,及時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