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息肉的出現可能是食物長期嵌塞、牙結石刺激、不良修復體影響、牙齒齲洞、牙齦慢性炎症等因素導致,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去除嵌塞食物、洗牙、更換修復體、補牙、藥物治療等。
1. 食物長期嵌塞:進食後,食物殘渣若長期滯留在牙縫中,會持續刺激牙齦組織,引發局部炎症,促使牙齦組織增生形成息肉。要及時使用牙線、衝牙器等工具清理牙縫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飯後養成漱口的習慣,減少食物殘留。
2. 牙結石刺激:口腔衛生不佳時,牙菌斑會逐漸礦化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粗糙的表面不斷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紅腫、增生,進而發展為牙齦息肉。可通過洗牙的方式,利用超聲波儀器震碎並清除牙結石,消除對牙齦的刺激,使牙齦恢復健康。
3. 不良修復體影響:不合適的假牙、牙套等修復體,與牙齒貼合度差,會持續摩擦、壓迫牙齦,引起牙齦組織的異常增生。需找專業牙醫重新製作合適的修復體,確保其與牙齒緊密貼合且不會對牙齦造成不良影響。
4. 牙齒齲洞:牙齒出現齲洞後,邊緣不整齊,容易刺激牙齦,同時齲洞內細菌滋生,引發炎症,導致牙齦息肉生長。應及時前往口腔科,由醫生將齲洞內的腐質去除乾淨,然後用補牙材料進行填充,恢復牙齒的正常形態。
5. 牙齦慢性炎症:口腔內局部的慢性炎症長期存在,會使牙齦組織處於充血、水腫狀態,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牙齦組織過度增生形成息肉。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牙齦、碘甘油塗抹消炎、甲硝唑片口服抗菌,消除炎症,促使息肉消退。
治療後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早晚正確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輔助清潔。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口腔問題。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牙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