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診斷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 等、肝穿刺活檢等。血清甲胎蛋白檢測是肝癌診斷的常用指標,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發現肝臟的病變,肝穿刺活檢則可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1. 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
血清甲胎蛋白是診斷肝細胞癌特異性的標誌物,廣泛用於肝癌的普查、診斷、判斷治療效果及預測復發。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礎上,AFP>400ng/ml為診斷肝癌的條件之一。對AFP逐漸升高不降或>200ng/ml持續8周,應結合影像學及肝功能變化作綜合分析或動態觀察。
2.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有無癌栓,其診斷準確率較高,達到90%左右,是目前有較好診斷價值的一種相對無創的檢查方式,並可用作高發人群中的普查工具。
CT 檢查:分辨率高,可檢出直徑1.0cm 左右的微小癌灶,應用增強掃描有助於鑒別血管瘤。對肝癌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可確定病變的部位、大小、數目及有無轉移。
MRI 檢查:對肝癌的診斷價值與CT 相仿,對良、惡性肝內佔位病變,特別與血管瘤的鑒別優於CT。
3. 肝穿刺活檢:
在超聲或CT 引導下,用細針穿刺病變部位,獲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明確病變的性質。但肝穿刺活檢可能會引起出血、腫瘤擴散等併發症,因此在臨床應用中需要謹慎選擇。
肝癌的診斷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進行體檢,我們可以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如果您有任何疑慮,請及時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