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CT檢查能檢查出腫瘤及佔位性病變、血管性疾病、骨折及骨骼異常、感染與炎症、先天畸形或發育異常等。
1. 腫瘤及佔位性病變:全身CT可清晰顯示不同組織密度的異常腫塊,對肺癌、肝癌、腦腫瘤等實體腫瘤的定位和形態評估具有高靈敏度,能發現直徑數毫米的微小病灶,結合增強掃描可判斷腫瘤血供及與周圍組織關係。
2. 血管性疾病:CT血管成像能非侵入性檢測動脈瘤、血管狹窄或閉塞、深靜脈血栓等病變,尤其是對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急重症具有快速診斷價值,三維重建技術可立體呈現血管解剖結構。
3. 骨折及骨骼異常:高分辨率CT能發現隱匿性骨折、應力性骨折及骨裂,對脊柱壓縮骨折、關節面損傷的顯示優於X線,還可評估骨髓炎、骨腫瘤導致的骨質破壞程度。
4. 感染與炎症:通過觀察組織密度改變和對比增強特徵,CT可輔助診斷肺炎、腹腔膿腫、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對結核病灶的鈣化灶、空洞形成具有特異性表現。
5. 先天畸形或發育異常:CT能清晰顯示顱骨閉合不全、脊柱裂等結構異常,對內臟器官異位、膽道閉鎖等先天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多層掃描技術可完整呈現複雜解剖變異。
接受全身CT檢查需權衡輻射暴露風險與臨床獲益,非必要情況下避免短期內重復掃描。檢查前應主動告知醫生過敏史、腎功能及懷孕情況,檢查後適量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對於篩查發現的微小異常,需結合實驗室檢查及其他影像學手段綜合判斷,定期隨訪觀察變化。特殊人群如兒童、孕婦應嚴格遵循放射防護原則,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宜檢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