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腫的CT表現主要包括梭形或雙凸透鏡形高密度影、顱骨內板下血腫、中線結構移位、腦室受壓、骨窗可見骨折線等。
1. 梭形或雙凸透鏡形高密度影:CT平掃表現為邊界清晰的梭形或雙凸透鏡形均勻高密度影,密度高於正常腦組織,通常位於顱骨與硬腦膜之間,急性期因血液凝固呈典型高密度。
2. 顱骨內板下血腫:血腫緊貼顱骨內板下方,範圍局限,常跨越顱縫但不跨越中線,鄰近腦組織受壓移位,局部腦溝、腦池變窄或消失。
3. 中線結構移位:較大血腫可推擠大腦半球,導致中線結構如透明隔、第三腦室向對側移位,移位程度與血腫體積及顱內壓升高相關,通常超過5mm提示病情危重。
4. 腦室受壓:血腫佔位效應可壓迫同側腦室,導致腦室變形、狹窄甚至閉塞,嚴重時可引發對側腦室代償性擴張,提示顱內壓急劇升高。
5. 骨窗可見骨折線:骨窗模式下常能發現顱骨線性骨折,骨折線多位於血腫同側,常見於顳骨或頂骨,提示外力作用導致腦膜中動脈或靜脈竇撕裂。
硬膜外血腫起病急、進展快,一旦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需立即就醫。日常需避免頭部外傷,高危職業者應佩戴防護裝備,高血壓患者需規律服藥以降低血管破裂風險。治療後需遵醫囑定期復查CT,監測血腫吸收情況及神經功能恢復,避免過早劇烈活動或二次撞擊。家屬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聯繫醫護人員,確保康復過程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