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常見類型有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隱匿性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小球腎炎等。
1. 急性腎小球腎炎:常因β-溶血性鏈球菌致腎炎菌株感染所致,如猩紅熱、上呼吸道感染等。起病急,患者常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表現,可伴有一過性腎功能損害。多數患者在發病前1 - 3周有前驅感染史,病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預後較好。
2. 慢性腎小球腎炎:病因多樣,多數起病隱匿,病情遷延,緩慢進展,最終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臨床表現為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等,不同患者症狀表現及嚴重程度有所差異。治療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及防治嚴重併發症為主要目的。
3.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早期可出現少尿或無尿,腎功能急劇惡化。病理特徵為新月體形成。根據免疫病理可分為三型,不同類型治療方法有所不同,預後較差,若不及時治療,常於數周或數月內發展至尿毒症。
4. 隱匿性腎小球腎炎:也稱為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僅表現為腎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多數患者腎功能可長期維持正常,部分患者病情可自行緩解,但也有少數患者病情可能逐漸進展。
5. 遺傳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組由於遺傳基因突變導致的腎小球疾病,常見的如Alport綜合徵等。多在青少年時期起病,男性病情較重。患者可出現血尿、蛋白尿、進行性腎功能減退,還可伴有眼部病變、耳部病變等腎外表現。
腎小球腎炎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染。飲食上遵循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原則,控制水分攝入。定期復查腎功能、尿常規等指標,嚴格按照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