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缺鐵性貧血可從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鐵代謝指標檢查、骨髓象檢查、鐵劑治療試驗等方法入手。
1.臨床表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蒼白、乏力、易疲倦。還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耳鳴、眼花等神經系統症狀。部分患者會有食慾減退、腹脹、便秘或腹瀉等消化系統表現。兒童患者可能出現生長髮育遲緩、智力發育落後等情況。異食癖也是缺鐵性貧血較為特異的表現之一,比如吞食泥土、紙張等。
2.血常規檢查:典型的缺鐵性貧血血常規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均降低。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紅細胞計數可減少,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3.鐵代謝指標檢查:血清鐵蛋白是反映機體鐵儲備的敏感指標,缺鐵性貧血時血清鐵蛋白降低。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
4.骨髓象檢查:骨髓塗片可見紅細胞系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幼紅細胞體積較小,胞質少,邊緣不整齊。骨髓鐵染色顯示細胞外鐵減少或消失,鐵粒幼細胞減少。
5.鐵劑治療試驗:對於疑似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給予鐵劑治療後,如果患者的臨床症狀改善,血常規指標如血紅蛋白逐漸上升,網織紅細胞計數在治療後5 - 10天開始上升,可輔助診斷缺鐵性貧血。
若懷疑有缺鐵性貧血,應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全面檢查,明確診斷後按醫生建議進行規範治療,定期復查相關指標,以評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