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異常是指肝臟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損害,引起肝臟形態結構的破壞和肝功能的代謝異常。如果肝功能檢查指標,如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等出現異常,就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異常。
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等;長期飲酒導致的酒精性肝病;肥胖、高血脂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或毒物的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肝臟等。一些先天性肝臟疾病也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
肝功能異常的臨床表現多樣。可能會出現乏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脹、黃疸皮膚和鞏膜黃染等症狀。但在疾病早期,這些症狀可能並不明顯,因此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對於早期發現和診斷肝功能異常非常重要。
當發現肝功能異常時,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入,避免飲酒;遵醫囑用藥,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通過積極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有助於肝功能的恢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