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夾層發生後,經過一段時間通常為 2 周後進入的相對穩定階段。在這個階段,主動脈壁的病理變化仍在持續發展,但症狀可能相對較輕或不典型。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於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使中層分離並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的。慢性主動脈夾層的形成通常是由於急性主動脈夾層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者在急性發作後病情逐漸演變而來。
在慢性主動脈夾層中,主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受到進一步損害,可能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負荷增加等併發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暈厥等症狀,但這些症狀可能不如急性主動脈夾層那樣劇烈和典型,容易被忽視或誤診。
對於慢性主動脈夾層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超聲心動圖、CT 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來明確。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對於患有慢性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血壓和血脂等。同時,患者應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這樣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