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腎小管間質疾病,病變主要累及腎間質和腎小管,而腎小球和腎血管相對受累較輕或病變較輕。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某些抗生素等、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等、代謝性疾病如尿酸性腎病、高鈣血症等、尿路梗阻如腎結石、前列腺增生等以及遺傳因素等。這些因素可導致腎間質炎症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等病理改變,進而影響腎臟的功能。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夜尿增多、蛋白尿一般為輕度、低比重尿、高血壓、貧血等症狀。腎功能檢查可發現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診斷慢性間質性腎炎需要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腎活檢是明確診斷的重要方法,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
對於慢性間質性腎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停用可疑藥物、控制感染、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同時,還需要採取一些對症治療措施,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控制血壓、糾正貧血等。患者還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飲食上應注意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定期復查腎功能、尿常規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延緩病情進展、保護腎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