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口狹窄是指主動脈瓣開放幅度變小,引起血流通過障礙的一種心血管疾病。
主動脈口狹窄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性主動脈瓣結構異常,如二葉式主動脈瓣畸形,以及後天性的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導致的瓣膜損害等。當主動脈口狹窄時,心臟為了將血液泵出,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從而導致左心室壓力負荷增加。長期的壓力負荷過重,會使左心室逐漸肥厚,以增強收縮力,但這種代償機制是有限的。隨著病情的進展,心臟功能會逐漸受損,出現心力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狹窄程度的加重,會出現呼吸困難、心絞痛、暈厥等表現。醫生通常會通過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手段來明確診斷。
對於主動脈口狹窄的治療,主要取決於狹窄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症狀。如果狹窄較輕,且沒有明顯症狀,可能只需要定期隨訪觀察。如果狹窄嚴重,影響心臟功能,或者出現了明顯的症狀,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主動脈瓣置換術等。
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脈口狹窄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隨訪,定期復查心臟功能,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