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治療陰陽兩虛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龜鹿二仙膠、七寶美髯丸、地黃飲子、二仙湯等。
1. 金匱腎氣丸:主要由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牛膝、車前子組成。具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的功效,常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它是治療陰陽兩虛較為常用的藥物,能在補腎陽的同時兼顧腎陰。
2. 龜鹿二仙膠:由龜板、鹿角、人參、枸杞子組成。能滋陰填精,益氣壯陽。對於真元虛損、精血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形體消瘦、陽痿遺精、視物昏花等陰陽兩虛症狀有較好療效,尤其適用於中老年人。
3. 七寶美髯丸:主要成分有制何首烏、當歸、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茯苓、牛膝。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可用於肝腎兩虛、須發早白、牙齒搖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對改善陰陽兩虛所致的身體虛弱狀態有一定幫助。
4. 地黃飲子:由熟地黃、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菖蒲、遠志組成。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常用於喑痱證,表現為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等。
5. 二仙湯:由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知母、黃柏、當歸組成。具有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理衝任的功效,常用於更年期綜合徵等出現的陰陽兩虛、虛火上炎等症狀。
在選擇中成藥治療陰陽兩虛時,應根據自身具體症狀和體質,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以免藥不對症,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