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後出現腸梗阻可通過胃腸減壓、補液支持、藥物治療、灌腸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來應對。
1. 胃腸減壓:通過插入胃管,將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吸出,減輕胃腸道的壓力。對於放療後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能有效緩解腸腔內的積氣積液,降低腸腔內壓力,改善腸壁血液循環,減輕腸壁水腫,有利於腸道功能的恢復,緩解腸梗阻症狀。具體操作是經鼻腔插入胃管至胃內,連接胃腸減壓器,持續吸引,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2. 補液支持:通過靜脈輸入生理鹽水、葡萄糖、電解質等,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需求。放療後腸梗阻患者常因嘔吐、禁食等導致水和電解質丟失,營養攝入不足。補液支持能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利於腸梗阻的治療。一般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計算所需的液體量和電解質種類,合理安排輸液速度和順序。
3. 藥物治療:可使用開塞露、石蠟油、蓖麻油等。開塞露為直腸用藥,能潤滑腸道、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軟化大便,使糞便易於排出,緩解放療後腸梗阻導致的排便困難。石蠟油為口服油劑,能在腸道內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腸道水分的吸收,潤滑腸壁,促進糞便排出。蓖麻油口服後在腸道內被分解,刺激腸道蠕動,增加腸內容物的推進速度,從而改善腸梗阻症狀。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
4. 灌腸治療:採用溫鹽水、肥皂水等進行灌腸。通過向直腸內灌入液體,刺激腸道蠕動,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內容物的排出。對於放療後腸梗阻患者,灌腸能直接作用於腸道,改善局部腸道功能,緩解梗阻症狀。操作時患者取合適體位,將肛管插入直腸,緩慢灌入適量的灌腸液,保留一段時間後排出。注意灌腸液的溫度、濃度和量要適宜。
5. 手術治療:當上述保守治療方法無效,腸梗阻症狀嚴重,出現腸壞死、腸穿孔等緊急情況時,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可以直接解除腸道梗阻,修復受損的腸管,恢復腸道的通暢。但手術風險相對較高,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手術方式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術後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和恢復情況。
放療後出現腸梗阻接受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進行各項操作和用藥。密切關注自身症狀變化,如腹痛、腹脹、嘔吐、排便排氣等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注意休息,合理調整飲食,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