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牙根斷了可能是牙齒解剖結構異常、拔牙技術不當、牙根病變、外力撞擊、牙鉗選擇不合適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取出、觀察等待等。
1. 牙齒解剖結構異常:牙根形態複雜、彎曲、肥大等解剖結構特點,增加了拔牙時牙根折斷的風險。對於較易取出的斷根,可在直視下用牙挺或根尖鉗取出;若斷根位置深在,手術視野不佳,可能需翻瓣去骨後取出斷根。
2. 拔牙技術不當:拔牙過程中用力不當、方向錯誤,過度使用暴力等都可能導致牙根折斷。應根據斷根情況,選擇合適器械,輕柔操作取出斷根;若斷根殘留較小且無明顯症狀,可在嚴密觀察下暫不處理。
3. 牙根病變:牙根發生炎症、吸收等病變,使牙根質地變脆,拔牙時容易折斷。先控制炎症,如遵醫囑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布洛芬顆粒,待炎症緩解後,再根據斷根情況決定是直接取出還是觀察。
4. 外力撞擊:拔牙時受到意外的外力撞擊,導致牙根折斷。盡快評估斷根情況,能立即取出則在嚴格消毒下用合適器械取出;若條件不允許,可先進行簡單處理,待後續再處理斷根。
5. 牙鉗選擇不合適:牙鉗與牙齒不匹配,不能有效夾住牙根,拔牙時易導致牙根折斷。更換合適牙鉗,重新嘗試取出斷根;若斷根難以取出,可考慮借助顯微鏡等設備輔助操作。
拔牙後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術後24小時內避免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塊脫落。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過熱、過硬食物,以清淡軟食為主。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診,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