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手術是一種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外科手術。心臟瓣膜如同心臟內的單向閥門,確保血液在心臟內單向流動。當心臟瓣膜出現病變,如狹窄、關閉不全或脫垂等,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導致心臟負擔加重,甚至引發心力衰竭等嚴重後果。心臟瓣膜手術的目的就是通過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瓣膜,恢復心臟的正常功能,改善心臟的血液流動。
心臟瓣膜手術主要包括兩種方式:瓣膜修復術和瓣膜置換術。瓣膜修復術是對病變的瓣膜進行修復,使其恢復正常的功能。這種手術方法盡可能地保留了患者自身的瓣膜組織,具有較好的長期效果。瓣膜置換術則是將病變的瓣膜切除,替換為人工瓣膜。人工瓣膜主要有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兩種。機械瓣膜耐用,但需要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生物瓣膜不需要長期抗凝,但使用壽命相對較短。
在進行心臟瓣膜手術前,患者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心臟超聲、心電圖、血液檢查等,以評估心臟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手術過程中,醫生會通過開胸或微創手術的方式,進入心臟進行瓣膜的修復或置換。手術後,患者需要在重症監護室進行密切觀察,待病情穩定後,轉移到普通病房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
心臟瓣膜手術後,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控制體重等,有助於提高手術效果和恢復身體健康。同時,患者需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復查,包括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以及按時服用藥物,以確保心臟功能的穩定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