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臍疝氣,又稱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區突出的腹外疝。
寶寶臍疝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寶寶的臍部周圍肌肉組織尚未發育完全,當寶寶哭鬧、咳嗽或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力增加,使得腹腔內的小腸、網膜等組織通過臍部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臍疝。大多數臍疝直徑在1~2釐米左右,多為易復性疝,通常在寶寶哭鬧、咳嗽時突出明顯,安靜或平臥時可自行回納。
一般情況下,寶寶臍疝在2歲以內可隨著腹壁肌肉的發育增強而自愈。在此期間,家長無需過於緊張,只需注意觀察臍疝的變化情況。如果臍疝直徑超過2釐米,或者在寶寶2歲後仍未自愈,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盡量減少寶寶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情況。給寶寶換尿布時,動作要輕柔,避免過度用力。同時,要注意保持寶寶臍部的清潔和乾燥,避免感染。如果發現寶寶臍疝部位出現紅腫、疼痛、不能回納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帶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