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骨折保守治療常見方法有固定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康復訓練、飲食調理等。
1. 固定治療:對於脛骨骨折,固定治療十分關鍵。通過使用石膏、夾板等外固定器具,能將骨折斷端維持在正確的位置,避免骨折部位發生移位,為骨折愈合創造穩定的環境。因為穩定的固定可減少骨折斷端的微動,降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風險,有助於骨折部位的正常修復。具體操作是根據骨折部位和類型,選擇合適的石膏或夾板進行固定,固定時要注意鬆緊適度,過松起不到固定作用,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固定後需定期復查,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及固定器具是否合適。
2.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在脛骨骨折恢復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使用接骨七釐片,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能促進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骨折愈合;傷科接骨片,能消腫止痛、舒筋壯骨,有助於減輕骨折處的腫脹和疼痛;骨肽片,可調節骨代謝,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新骨形成。這些藥物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使用,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和療程會因個體差異和骨折情況而有所不同。
3.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能輔助脛骨骨折恢復。比如熱敷,通過熱傳遞,使骨折部位血管擴張,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物質吸收,減輕疼痛和腫脹。紅外線照射,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促進新陳代謝,利於骨折愈合。超聲波治療,能促進骨折部位的細胞增殖和膠原蛋白合成,加速骨折修復。一般熱敷可每天進行 2 - 3 次,每次 15 - 20 分鐘;紅外線照射和超聲波治療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按療程進行。
4.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對脛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復至關重要。早期進行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可防止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隨著骨折愈合,逐漸增加關節活動度訓練,如膝關節、踝關節的屈伸活動,能防止關節僵硬,恢復關節功能。後期進行負重訓練,可增強骨骼強度,提高肢體的運動能力。康復訓練要循序漸進,根據骨折愈合情況和身體耐受程度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和難度,避免過度訓練導致骨折移位或再次損傷。
5. 飲食調理:合理的飲食調理有助於脛骨骨折恢復。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等,蛋白質是身體修復和生長的重要原料,能為骨折愈合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橙子、蘋果等,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抵抗力。適當補充富含鈣的食物,如豆製品、蝦皮等,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有助於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日常飲食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骨折愈合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要保持骨折部位固定良好,避免外力碰撞。注意休息,避免過早負重和劇烈運動。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骨折恢復也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