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直腸炎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直腸炎症性疾病。
結核性直腸炎多由肺部結核病灶繼發感染所致,少數由結核菌直接侵犯直腸引起。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中可能帶有黏液、膿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狀。
在診斷結核性直腸炎時,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以及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來綜合判斷。例如,通過結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直腸黏膜的病變情況,並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結核菌塗片和培養、結核菌素試驗等檢查也有助於診斷。
對於結核性直腸炎的治療,主要採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患者需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足量、規律地服用藥物,以確保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促進病情的恢復。
在日常生活中,結核性直腸炎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以便醫生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