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骨樣骨瘤是一種良性成骨性腫瘤,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好發部位為下肢長骨。
小兒骨樣骨瘤的主要特徵是瘤巢及其周圍的反應性骨硬化。瘤巢一般較小,直徑多在1釐米以下,呈圓形或橢圓形,由骨樣組織和編織骨構成。瘤巢周圍的反應性骨硬化是其重要的影像學表現,可使病變部位的骨質密度明顯增高。
患兒常表現為患部疼痛,疼痛多為持續性,夜間更為明顯,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可緩解。這是小兒骨樣骨瘤的一個典型特點。通過X線、CT、MRI等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一般可以明確診斷。
對於小兒骨樣骨瘤的治療,手術切除瘤巢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應徹底切除瘤巢,包括其周圍的部分反應性骨硬化區,以降低復發的風險。術後,患兒的疼痛症狀通常會迅速緩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若發現孩子有肢體疼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時,在治療後,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康復,定期復查,確保孩子的健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