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蛋白質偏高的危害主要有引起水腫、導致腎功能損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引發低蛋白血症、造成營養不良等。
1. 引起水腫:尿液中蛋白質偏高,會使血漿中的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導致血管內的水分向組織間隙滲出,從而引起水腫。水腫通常先出現在眼瞼、下肢等部位,嚴重時可波及全身,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動,還可能導致皮膚破損、感染等併發症。
2. 導致腎功能損害:長期的蛋白尿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小球和腎小管受到損傷。隨著病情的進展,腎功能會逐漸下降,最終可能發展為腎衰竭。腎衰竭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和排泄功能,導致體內毒素和廢物堆積,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3.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蛋白尿會引起一系列代謝紊亂,如脂質代謝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等。這些變化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
4. 引發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質從尿液中丟失,會使體內的蛋白質水平下降,引發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會導致患者出現乏力、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還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5. 造成營養不良: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尿液中蛋白質持續偏高,會使身體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如果不及時補充,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髮育和組織修復。
當發現尿液蛋白質偏高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合理飲食,適當補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