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所產生的壓力超過了正常範圍。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上所產生的壓力,正常成人臥位時腦脊液壓力為 0.78~1.76kPa80~180mmH₂O,兒童為 0.49~0.98kPa50~100mmH₂O。當某種原因使得顱腔內容物體積增加或顱腔容積減少時,超過了顱腔可代償的容量,就會導致顱內壓持續高於 2.0kPa200mmH₂O,並出現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即為顱內壓增高。
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顱腦損傷、顱內腫瘤、顱內感染、腦血管疾病、腦寄生蟲病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腦病、尿毒症、肝性腦病等,也可能導致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體徵取決於顱內壓增高的程度和速度。在顱內壓增高的早期,患者可能僅有輕微的頭痛、頭暈等症狀。隨著顱內壓的進一步升高,患者會出現頭痛加劇、嘔吐頻繁、視神經乳頭水腫等典型表現,嚴重時可導致腦疝,危及生命。
對於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如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劇烈咳嗽等;脫水治療,如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降低顱內壓;病因治療,如切除顱內腫瘤、控制顱內感染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頭部受傷,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果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