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頸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頸下2~3cm處的骨折。此處為松質骨和密質骨的交接處,是應力上的薄弱點,因此易發生骨折。
肱骨頸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暴力沿上肢向上傳導,撞擊肱骨頸而引起骨折。少數為直接暴力所致,如肩部外側直接受到撞擊。根據骨折的移位情況,肱骨頸骨折可分為無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和內收型骨折。
肱骨頸骨折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肩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肩部可出現畸形,如肩部外展或內收畸形。X線檢查可明確骨折的類型和移位情況。
對於肱骨頸骨折的治療,應根據骨折的類型、移位情況以及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來決定。無移位的骨折可採用三角巾懸吊患肢3~4周;有移位的骨折則需要進行手法復位或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於老年患者,尤其是骨質酥鬆的患者,骨折愈合能力較差,治療方法的選擇需要更加謹慎。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肱骨頸骨折的發生,應注意加強肩部周圍肌肉的鍛鍊,增強肩部的穩定性。在進行體育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時,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肩部受傷。如果不幸發生肱骨頸骨折,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促進骨折的愈合和恢復肩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