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導致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的一種疾病。
病理性黃疸的特點是黃疸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即可出現;黃疸程度重,血清膽紅素值超過正常範圍;黃疸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每日上升超過85μmol/L或每小時超過0.5mg/dl;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病理性黃疸還可能伴有其他症狀,如精神萎靡、食慾不振、體溫不穩定、腹脹、大便發白等。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新生兒溶血病、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等。這些疾病會導致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膽紅素排泄障礙,從而引起黃疸。
對於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治療方法包括光照療法、藥物治療和換血療法等。醫生會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皮膚顏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等。如果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應及時就醫,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同時,家長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保證新生兒的營養和水分攝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