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縱隔炎是一種縱隔內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縱隔內組織受到細菌等病原體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胸部外傷或手術等。炎症導致縱隔內纖維組織增生、瘢痕形成,進而引起縱隔內器官受壓或梗阻,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慢性縱隔炎的症狀因病情嚴重程度和受累器官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吞咽困難等。如果縱隔內的大血管受到壓迫,還可能出現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表現為頭面部和上肢水腫、頸部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等。如果縱隔內的食管受到壓迫,可導致吞咽困難逐漸加重。
診斷慢性縱隔炎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胸部 X 線、CT 等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縱隔增寬、縱隔內軟組織影、器官受壓等異常表現。實驗室檢查可以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指標檢查。
對於慢性縱隔炎的治療,主要根據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縱隔內的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導致器官受壓嚴重,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解除壓迫和梗阻。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同時,患者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以促進病情的恢復。